近日,红兴隆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涉重病当事人医疗救治款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申请执行人王某的家属专程来到法院,将两面分别写有“怀爱民之心 正义彰显”和“公正严明 攻坚克难 法院执行局不负所托”的锦旗送到执行干警手中,表达对法院倾力执行、纾解民困的诚挚谢意。
案情回顾
原告王某与被告李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法院判决生效后,李某未履行24万元还款义务,王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本案的特殊性在于,申请执行人王某身患重症,急需该笔执行款用于后续治疗,这笔款项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经线上网络查控系统查询,发现被执行人李某名下无房产、存款、车辆等财产。初步调查显示,李某名下虽无财产,但社会反映其关联多家实体,包括养老院、酒厂、楼盘项目、冷冻厂等,财产线索看似复杂交织,却难以锁定有效可供执行财产。
面对申请执行人的迫切需求和财产隐匿的复杂局面,红兴隆人民法院执行局高度重视,组建专班,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线上精准查控:执行干警持续深化网络查控运用,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经反复筛查,最终发现李某在某保险公司投保的保单具有现金价值1.9万元。执行干警立即行动,依法前往该保险公司,高效完成了对该保单现金价值的冻结、扣划程序,并在第一时间将款项发放至王某手中,解了燃眉之急。
线下深挖细查:针对关联实体线索,执行干警不畏奔波,先后奔赴佳木斯市、双鸭山市、友谊县、宝清县等多地,对涉及的养老院、酒厂、楼盘、冷冻厂等场所的经营现状进行实地深入调查。同时,前往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住建局等部门,详细核查工商登记、股权结构、不动产登记等关键信息。经多日连续奋战和缜密核查,证实这些所谓的关联“影子资产”,或与李某无实质关联,或早已被转让、注销,均属无效财产线索。调查一度陷入僵局。
强制措施显威慑:面对李某刻意隐匿财产、拒不报告财产、逃避执行的行为,法院果断亮剑。执行法官依法向李某宣读司法拘留决定书,明确告知其因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未如实申报财产、拒不配合法院调查等行为,将对其采取司法拘留的强制措施。在将李某押送拘留所的途中,执行干警持续对其释法明理,严正阐明拒执的法律后果。强大的法律威慑和耐心的思想工作终于攻破了李某的心理防线,使其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的严重性。李某当即表示愿意履行义务,并紧急联系亲友筹措资金。
当日,李某将剩余欠款缴纳至法院执行款专户。法院立即启动案款发放程序,将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救命钱”送到了王某手中。拿到执行款的王某眼含热泪,激动地对执行干警说:“谢谢你们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典型意义
本案是红兴隆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全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生动体现。面对被执行人精心设计的财产“隐身术”和申请执行人急迫的生命救治需求,执行干警迎难而上,综合运用智慧执行与传统查控手段,线上精准突破,线下抽丝剥茧,并在关键时刻果断运用司法拘留强制措施,形成强大震慑,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案件的快速、圆满执结,不仅维护了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更传递了司法温度,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