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法院这么重视我们的事,韩法官更是跑前跑后帮我们协调,这笔钱能拿回来,真是太感谢了!”近日,当北屯市某租赁站负责人将一面印着“真心为民办事 倾心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红兴隆人民法院援疆干部韩勇法官手中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幕发生在巴里巴盖垦区人民法院。这面沉甸甸的锦旗,不仅承载着一桩历时两年租赁合同纠纷的圆满落幕,更凝聚着边疆群众对司法为民的深切认可,映照出一位援疆法官跨越千里的赤诚担当。
两年纠纷:租赁站的焦灼与期待
时间回溯到2023年,北屯市某租赁站与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因租赁合同产生纠纷。租赁站为该农业科技公司提供了人工及挖机租赁服务,但服务结束后,26万余元的费用却迟迟未能结清。这笔款项不仅关乎租赁站的正常运营,更牵动着多名务工人员的生计。多次协商无果后,租赁站负责人带着焦虑与期盼,来到巴里巴盖垦区人民法院寻求帮助。
全流程调解:让小微企业现金流快速转起来
案件受理后,由援疆干部韩勇负责审理,他深知这笔钱对租赁站和务工人员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仔细阅卷、了解案情细节后,他知道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而是秉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调解过程中,韩勇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租赁站一方急于拿到欠款发放工资、维持经营;农业科技公司则因经营压力暂时存在资金周转困难。他从法理、情理多角度出发,向双方释明法律规定,分析利弊得失,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咱们既要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要给企业一定的喘息空间,才能实现共赢。”韩勇的真诚与专业,逐渐打消了双方的抵触情绪。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农业科技公司承诺分期支付欠款,租赁站也对付款期限给予了理解。
法徽映初心:司法为民的初心坚守
一面锦旗,一份肯定,更是一份责任。韩勇表示:“群众的认可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鞭策。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我被几代兵团人屯垦戍边的优良传统深深感动,我将秉承司法为民初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用实实在在的司法行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山川一脉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从广袤的三江平原到壮丽的西北边陲,韩勇法官用他的专业、热忱和一颗赤子之心,架起了司法为民的连心桥,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援疆干部的精神风采。他的身影,是千千万万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奋斗者的缩影,他们共同绘就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壮美画卷。
来源:巴里巴盖垦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