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法庭,不只是为了这200块钱,更是为了讨个说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感谢法庭为我们解开了多年的心结!”李某感慨道。近日,红兴隆人民法院红旗岭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一起积怨长达七年的相邻关系纠纷,更成功拆除了横亘在两位老人心中多年的“隔心墙”,有效修复了邻里关系。
案情回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某与谭某系楼上楼下邻居。2018年,李某发现其卧室墙角出现渗水、墙皮脱落现象,经查系楼上谭某家自来水水表箱漏水所致。经李某沟通,谭某于两个月后对受损墙面进行了修复。然而,当年冬季,李某家中室温持续不达标。经检修发现,问题根源在于李某卧室外墙对应谭某水表箱位置存在保温层破损漏洞,此问题在之前维修中未被妥善处理。李某遂再次要求谭某维修,但谭某不予理会,李某无奈自行出资200元进行了修复。
随后,李某遂向红旗岭人民法庭寻求帮助。承办法官敏锐意识到,此案表面是200元维修费用的争议,实质是多年邻里积怨的集中爆发。经实地勘察并向社区了解情况,法官得知双方此前因菜园用地、楼道堆放物品及漏水问题纠纷不断,矛盾由来已久,两位老人均年逾八旬,互不相让,关系僵持。
面对这一棘手纠纷,法官数次主动上门,分别与李某、谭某及其家人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和多年积怨的缘由,进行情绪疏导,并精准释法明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强调和谐邻里关系对晚年生活的重要性。经过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的多次调解,谭某及其家人最终认识到自身责任,态度发生转变。在法庭组织的调解现场,谭某当场向李某支付了200元维修费用。至此,困扰两位老人长达七年的邻里纠纷得以彻底化解。
邻里相处贵在和,微小摩擦若处置不当,极易筑成“心墙”。和谐邻里需共同守护。遇纠纷主动、及时、坦诚沟通,避免猜忌累积。一句解释或歉意,往往能化解干戈。莫让小事寒了邻里心,主动拆“墙”方能共享和谐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