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龙江到海南
距离4000多公里
如何让远在海南的被执行人
主动履行还款义务
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红兴隆人民法院
如何执行“云”发力
线上助履行
近日,红兴隆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民间借贷合同纠纷案件,让远在海南的被执行人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及时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收到申请执行人李某送来的一面写有“一心为民办实事 公正执法解民忧”的锦旗。
案情回顾
李某与曾某系朋友关系。2019年,曾某因工厂需要资金从李某处陆续借款11万元。借款到期后,李某多次索要无果,遂诉至法院。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曾某偿还李某借款本息合计13万元。但,曾某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李某无奈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深入剖析案件脉络,依托现代化执行手段,展开了细致入微的“线上+线下”立体查控,为申请执行人执行回案款5.5万元后,被执行人曾某除了名下唯一的一套房产外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因此执行干警依法迅速对该不动产实施了查封,为后续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一个现实的难题摆在面前:被执行人曾某远在海南居住。为了突破地域阻隔,及时高效的化解这起纠纷,执行干警果断将“主战场”转移到线上。
一次次拨通电话,一次次耐心倾听,一场场充满耐心的“隔空对话”。他们不厌其烦地解释相关法律规定,清晰阐明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可能面临的严重法律后果,一遍遍分析利弊,一遍遍寻求共识,帮曾某算清“法律账”和“经济账”。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执行干警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言语间既有法律的威严,又有人性的关怀,努力消除曾某的对抗情绪,引导其理性面对问题。
经过执行干警们锲而不舍的努力,远在海南的曾某态度发生了积极转变。他主动联系法院,表达了强烈的和解意愿:希望法院能够解除对房产的查封,允许其自行出售该房产,并郑重承诺将用售房所得款项全额偿还申请执行人李某的债务。执行干警迅速将曾某的意愿和解决方案反馈给申请执行人李某,并再次充当起“沟通桥梁”的角色。经过执行干警的居中协调、释明利弊、促成互信,李某对曾某的提议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意。最终,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避免了强制拍卖增加双方矛盾,从根本上化解了纠纷。随后,被执行人曾某在将房产交易后,依约一次性将剩余7.5万元案款如数支付给申请执行人李某。这场跨越千里的执行难题,在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下一步,红兴隆人民法院将继续加大执行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切实将当事人的胜诉权益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