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古有“一诺千金”,今需“一字千金”。借条的一笔一画、利率的一厘一毫,皆是诚信文化的具象表达。从历史契约智慧到当下维权要点,让“法”为借贷筑牢底线,让“信”在规则中延续温度。即日起,红兴隆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民间借贷法律知识100问”专栏,普及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
6、欠条或借条上的欠款人名字与其身份证上的不一致,如何确定被告主体身份?
答:欠条或借条等债权凭证,既是权利人主张债权金额的证据,也是证明双方合同关系成立的证据。因此,欠条或借条要内容明确,规范书写,避免产生争议。
我国现行法律对一般民事行为中的签名形式并无明确规定和要求,只要签名能够反映个人行为特征、识别行为人身份,就应当承认其具有与正式登记的姓名相同的签名效力,也就是说签名问题的本质在于判断意思表示的真实有效,而非外观上的一致性比对。如果双方对常用名、化名等非正式签名是否确系本人所签发生争议,则需要依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分配举证责任,可从签名人周边群众的公认、交易习惯、日常生活经验等方面或者通过笔迹鉴定、指纹鉴定程序来判定当事人主张事实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