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火不熄,笔耕不止
不惧荒芜,不避锋芒
“荒火文学社”2025春季社刊
凝聚了全体社员心血
收录了多种体裁的原创作品
无论是诗歌中颤动的隐喻
散文中流淌的时光
抑或镜头下的光影美学
都将在此碰撞、交织
作者/邢曦白
《荒火燎原》
荒火在犁沟深处醒来
一粒种子在铁锈中翻身
风掠过时
沉睡的泥土裂开第一道缝隙
野草在灰烬里
举起绿色的旗帜
我们站在这里
手掌布满沟壑
像极了这片土地
犁铧切开冻土
汗水渗入
每一道裂缝都通向春天
荒火燃烧着
烧尽了野草
却烧不灭
泥土深处的渴望
当第一株麦苗刺破黎明
我们看见
北大荒的脊梁
在晨光中挺直
风吹过无边的麦浪
每一粒麦子
都是
一个倔强的灵魂
荒火燎原
烧不尽
这片土地上
生生不息的
春天
荒火中的天平
荒火在北大荒的原野上燃烧,火舌舔舐着天际,将暮色染成赤红。这火,烧尽了荒草,烧软了冻土,也烧出了一个新时代的黎明。而在人民法院的屋檐下,另一把火在静静燃烧——那是正义之火,是永不熄灭的法治之光。
我常常想,荒火与法院之间,是否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荒火烧去陈腐,法治涤荡污浊;荒火带来新生,法治守护公正。在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岁月里,人民法院就像荒原上的一盏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
记得那年冬天,一场土地纠纷闹得沸沸扬扬。老张头和老李头为了两垄地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退让。寒风呼啸中,法官们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田间地头。他们不是简单地宣读法条,而是蹲在地头,听两位老人诉说,看他们粗糙的手掌抚摸土地。最终,法官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让两位老人明白了法律的温度。那一刻,我仿佛看见荒火中萌发的新芽,看见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
法院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记得有位老法官,他的案头总放着一盏旧台灯,灯罩已经泛黄。他说这盏灯陪他度过了无数个夜晚,见证了多少是非曲直。在那些寂静的深夜里,他伏案阅卷,字斟句酌,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说:“每个案子都关系着当事人的一生,我们手中的法槌,重若千钧。”
在北大荒,荒火烧过的地方,总会留下肥沃的土壤。而在人民法院,每一个公正的判决,都在为这片土地注入法治的养分。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法官们像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在法律的原野上,用汗水浇灌着公平正义的花朵。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站在法院的窗前,望着远处的荒原。荒火已经熄灭,但法治的火种永远燃烧。这火,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路,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荒火与法治之火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一曲新时代的赞歌。
那些在荒火中挺立的法治之树,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为这片土地投下永恒的绿荫。而人民法院,将永远守护着这片绿荫,守护着人民的幸福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