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火不熄,笔耕不止
不惧荒芜,不避锋芒
“荒火文学社”2025春季社刊
凝聚了全体社员心血
收录了多种体裁的原创作品
无论是诗歌中颤动的隐喻
散文中流淌的时光
抑或镜头下的光影美学
都将在此碰撞、交织
七绝・贺红兴隆法院“荒火文学社”成立
作者/ 杨再利
文脉传承莫等闲,精耕细作育禾田。
同仁集结春风里,众将拾柴荒火燃。
这首题为《贺红兴隆法院荒火文学社成立》的七言绝句,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文学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全诗通过三个维度递进式展开,在28字的有限空间中构建出宏阔的文学传承图景。
首句“文脉传承莫等闲”如金石掷地,以双重否定句式强化使命的紧迫性。其中“文脉”二字暗合司法系统“以文化人”的深层诉求,“莫等闲”既是对文学社成立的殷切期许,更暗含对法治文化建设的时代召唤。
次句“精耕细作育禾田”转入农耕意象,将司法工作者的文学创作比作农事活动,“精耕细作”四字既体现法律人的严谨特质,又暗喻文学作品需要工匠精神。禾苗与荒火的意象对照,形成独特的美学张力。
后两句以空间转换实现诗意升华。“春风”既实指文学社成立的季节背景,更象征司法系统的人文春风;“众将拾柴”的集体意象,巧妙呼应“荒火”的原始生命力。这种由个体到群体的视角转换,展现出司法文学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发展态势。尤其“荒火”二字极具创造性,既暗含文学社名称,又以野火意象隐喻法治文化在基层司法实践中迸发的原生力量。
全诗格律严谨,平仄相谐,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作为应制诗却能突破窠臼,将司法工作与文学创作的内在关联提炼为诗意表达,展现出作者对法治文化建设独到的人文思考。这种将行业特色转化为文学意象的创作手法,恰是司法文学应有的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