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执行信息公开

 

调解有方|“白桦心语调解工作室”以“三心工作法”巧解“一地两包”困局

发布时间:2025-05-26 08:25:38


土地纠纷表面争的是利益

实际调的是人心

红兴隆人民法院南横林子人民法庭

创建“白桦心语调解工作室”

以“三心工作法”巧解

“一地两包”困局

用有温度的法治

守护黑土地上的春华秋实

     近日,红兴隆人民法院南横林子人民法庭“白桦心语调解工作室”妥善化解一起因“一地两包”引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一份协议牵出“一地两包”难题

     2024年3月,种植户李某与郝某、张某夫妇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协议书》,约定承包其160亩土地一年,期限自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并将10.72万元流转费转入张某账户。然而2025年1月,李某得知其中40亩土地已被郝某另行转包,2.68万元流转费既未退还,土地也无法交付。面对李某的多次追问,郝某避而不见,妻子张某则以“家庭矛盾”为由推脱,这场因家庭内部纠纷引发的“一地两包”困局就此形成。李某最终来到南横林子人民法庭“白桦心语调解工作室”求助。

     案件受理后,法官经过走访调查发现,郝某与张某系重组家庭,因感情失和互相推诿责任,张某坚称“代签协议时郝某知情”,郝某却主张“转包土地无需妻子同意”。另外,40亩争议土地已由第三方实际耕种,若强制收回将影响春耕生产。

“三心工作法”解开千千结

     面对复杂局面,“白桦心语调解工作室”巧用“三心工作法”化解纠纷。

     耐心倾听,分开调解打破沟通坚冰。法官采取“背对背”沟通模式,与双方当事人分开沟通,充分发挥专业素养与沟通技巧,厘清矛盾脉络,耐心引导双方理性表达诉求,避免情绪激化,逐步消解当事人“赌气式”对抗心态。

     细心调查,田间地头寻找共赢方案。法官深入争议地块实地勘察,发现案涉土地可分开耕作且不影响第三方已播种区域。在征求辖区农业部门的意见后,提出“保耕作+退费用”的折中方案:争议土地由现耕种方继续经营至当季作物收获,郝某夫妇分期退还李某2.68万元流转费,既保障春耕不误农时,又维护了李某的合法权益。最终,双方均同意上述方案,在法官的见证下达成调解协议。

     用心疏导,修复家庭关系促履约。针对郝某夫妇的情感危机,法官化身“心理咨询师”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引导夫妻双方正视“共同签字”的法律意义,促使张某放下“被丈夫隐瞒”的心结,郝某也承诺今后重大事项共同决策。

     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有效避免了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冲突。下一步,红兴隆人民法院南横林子人民法庭“白桦心语调解工作室”将继续秉持初心,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成为群众身边的“解忧站”,让法治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