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执行信息公开

 

文润红法 荒火铸品 | 荒火,燃烧在法槌敲响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5-05-22 08:17:52


     镌刻法治经纬 绽放文化繁花。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法院关于新时代龙法“文化铸品”十项建设部署要求,红兴隆人民法院以文化为舟楫,以“荒火文学社”建设为依托,打造特色“荒火”文化矩阵,创建“2+2+4+N”文化阵地,各人民法庭结合辖区文化底蕴,创建独具特色的法庭文化品牌,开垦出独具特色的精神园地,在庄严肃穆的司法殿堂里培育着姹紫嫣红的“一庭一品”人文景观。让我们走进这片法治与人文交织的风景,聆听天平与文脉共鸣的动人交响。

下面

带您一起走进

红兴隆人民法院卫星人民法庭

“荒火燎原”文化品牌


荒火,燃烧在法槌敲响的地方

     这里,地处美丽富饶的三江平原,完达山南麓,穆棱河北岸,春天的田野正播撒着生机与希望。

     这里,是北大荒第一把荒火燃起的地方,“龙江军垦第一场”被载入史册,祖国的东北边陲矗立起一座军垦文化名城。

     这里,几代法庭人在数十年的岁月里,接续传承与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北大荒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荒火燃初心,法徽耀征程。红兴隆人民法院卫星人民法庭位于虎林市境内,完达山南麓,地处享有“龙江军垦第一场”之美誉八五〇农场(现为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近年来,卫星人民法庭扎根于这片热血浇灌的沃土,不断疏浚“艰苦奋斗、扎根奉献”的精神之源,在基层实践中厚植司法人文情怀,创新打造“荒火燎原”文化品牌,实现了“荒火”与司法为民的融合与共鸣,交出了一份既有法治力度、又有人文温度的时代答卷。

薪火相传 以“荒火”点亮文化之光

     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卫星人民法庭“荒火燎原”文化品牌内涵定义为12字——信仰如炬、实干如犁、清廉如雪。法庭坚持将精神传承、服务理念、队伍作风与审判实践相融合,践行守护公平正义的使命,通过深化“荒火燎原”司法文化品牌凝聚人心、鼓舞干劲,逐步形成“文化引领—机制优化—效能提升”的良性循环,最终目标是要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文化引路润物无声,文化汇智蓄势赋能。卫星人民法庭秉承“文化兴庭”“文化育人”发展理念,组织原著读书会、主题党日、“拓荒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干警们在提升文化情操的同时,夯实坚定的理想信仰。法庭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容,创新文化载体,持续打造坚实的文化阵地,在审判大厅、楼道、走廊等区域,以“荒火燎原”为主题,精心设置文化走廊、读书角等,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几名干警自觉投身文化作品创作,集体设计创作绘画《荒火》,百余篇文学作品积聚巨大的精神财富。

星火燎原 让司法温度浸润民心

     卫星人民法庭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老法官刘国善与谢长荣在零下30℃的风雪中,骑车到生产队调解一起邻里纠纷。两家握手言和,他们却冻伤了双脚几天穿不了鞋。从自行车上的风雪到“指尖”解纷的便捷,变的只是办案方式,不变的是崇高的使命与追求。卫星人民法庭将扎根坚守的时代烙印融入解纷服务,形成符合基层实际的司法模式。今年1月,人民法院报以《26条短信融化了十八年前冻住的心》为题,报道了一桩多年前发生的买卖生猪纠纷,经过细致调解最终履行完毕。

     卫星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心用情高效化解家事纠纷。走进家事调解中心,温馨舒适的环境设置为每一位当事人送来“家的味道”,也让一起起家事纠纷在“家中”化于无形,一年来累计化解家事纠纷35起,调解率95%。一起男性遭受家庭暴力的离婚纠纷在充分疏导调解后,夫妻双方破镜重圆。

淬火成钢 锻造新时代政法队伍

     卫星人民法庭开设“荒火课堂”,将垦荒史作为干警入队的第一课,老干警带领“新兵”重走垦荒路、参观军垦纪念馆,激发热情,聚薪成炬,让“垦荒精神”融入血脉,确保方向不偏、信念不动;开设“田间实训”,讲授土地种植、农机服务等涉农纠纷的基本法律问题,确保裁判“接地气”。

     卫星人民法庭努力以文化的力量引领人、培育人、感化人。法庭持续在队伍建设上争一流、在司法为民上求突破、在公正司法上抓实效,从思想铸魂、能力锻造、作风锤炼三个维度,争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人民法庭。2022年荣获农垦法院系统“优秀法庭”,2人被评为“优秀法官”,7名青年干警成长为业务骨干,以文聚力,进德修业,法治辐射效应持续扩大,干警们甘于奉献,勇于拼搏,敢于坚守,各项工作表现优异,受到辖区人民群众一致赞誉。

     红兴隆人民法院卫星人民法庭用实践证明,文化品牌不仅是精神符号,更是方法论,文化建设与审判工作不是“平行线”,而是相互滋养的“共生体”。当司法文化厚植于精神传承、服务于群众需求、内化于队伍建设时,便成为实现公平正义最有力也是最持久的“引擎”。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