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日子还很长,不应因火灾伤了邻里之间多年建立的感情。”法官真诚的话语,打动了来到红兴隆人民法院卫星人民法庭的10户居民,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缓和了下来。
火灾后多个商铺受损
2024年年底的某一天深夜,位于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某区的一栋平房突然起火,凶猛的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十个商铺房屋、设备及生产生活物资等严重毁损。后经消防部门认定,起火点位于其中一个商户方某的房间内,方某所使用的充电设备管理使用不当发生故障,引燃了周围堆积的杂物造成火灾。方某在此房内经营维修电动车生意,其他店铺分别经营衣物鞋帽、菜果食杂及农药化肥等,虽及时救援未发生人员伤亡,但大火造成方某及各商户大小不等的经济损失。
今年3月初,9名商户一起来到卫星人民法庭,向方某提起了诉讼,累计索赔各项经济损失近60万元。方某靠维修电动车谋生,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微薄的经济收入让案件一度陷入过错方无力赔偿的僵局。
“三步走”联合化解
接到案件材料后,法官迅速梳理诉讼文书及案件相关证据,从而确定方某应承担的责任,也充分预判法律风险和后果。既是群体纠纷,又涉及民生,法庭联合消防、安全应急、社区三个部门组成调解团队,共同开展纠纷化解工作,将1+N多元解纷机制落到实处。
在首轮“面对面”调解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矛盾一触即发。
“囤好的种子、秧盘全烧了,今年可咋种地啊。”
“我进的一大批童装,为孩子们开学准备的,现在全没了。邻里邻居的这么多年,到现在你分文不赔,难道一句没钱就想了事吗?”
“遭这么大灾,你让我们以后怎么活?买卖怎么做?要不明天开始我们都上你家吃饭去。”
“对,咱们都上他家!”其他商户异口同声附和道。
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法官果断“叫停”。按照之前调解团队确定的多元解纷思路,迅速启动联合化解方案,总体原则是:既要守住“损失必偿”的底线,又要解开“竭泽而渔”的现实“死结”。第一步:法律明责。由法庭主导重新明晰被告方某的责任,核定确认各商户直接经济损失,做到释法明理到位;第二步:分散调解。因方某赔偿能力有限,争取商户们的理解与宽容,逐一疏导受损商户的极端情绪,避免发生冲突和矛盾升级,做到平静理性面对;第三步:促成和解。进一步摸清方某的财产状况,找出“最优解”,先“救急”后“救难”,联调团队尽最大努力促成调解协议,做到缩短周期、降低损失。
房屋变现+分期赔偿
三月下旬,经过十多天的细致工作,双方当事人又重新坐在了一起,方某的亲属也被邀请到法庭调解室。与此前不同的是,大家的脸上多了一份平和,内心也都多了一份宽容与理解。
法官真诚地说:“大火无情,烧毁了大家的生计,包括方某也是这场火灾的受害者。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听到了心里话,也十分清楚大家的难处。今天把双方再次召集到一起,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保持谅解和友善,尽量以和解方式解决。以后的日子还很长,不应因火灾灼伤了邻里之间多年建立的感情。”
法官一番话后,方某愧疚地说:“十分对不起,因为我的过失引起了这场大火,我向大家道歉。这些天我考虑清楚了,我的财产只有一套住房,但面积大、位置好,我会尽快卖掉,变现的钱先把烧坏的房子都修好。”
方某主动提出了解决办法,案件也终于打开了局面,商户们开始发表意见。
“我认为老方的想法对,现在开春暖和了先把房子修上,房子只要能用咱们就不耽误进货做生意。”
“对,先修房子,老方你的办法没错,这样还能减少损失。”
“我也同意,但我不着急修房子,春耕开始了得先把地种上,能不能先保我的农资?”
“咱们十家连在一起,一家着火十家受灾,以后我们互相提醒,千万要当心哪!”
…………
大家齐刷刷地表示赞成,并约定支出的费用各家各户都记好“明白账”,修房子时能帮老方的都帮一把,能自己解决的尽量去想办法,方某对个别商户提出的“保春耕”等要求也全部同意。为解决眼前困境,法官当场动员方某的亲属为其提供住处,其亲属也表示充分理解,并愿意帮扶方某渡过难关。
“那剩下的损失怎么办?”商户们又提出问题。
“卖房子的钱肯定不够,只能请大家等一等,我和你们签分期赔款协议,你们相信我,我就一定会尽最大努力。”
“同意!”商户们一致表态。
最终,在法庭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协议,方某在两周内出售其名下房产用以修缮受损房屋,差额部分在三年内赔付完毕。在法庭及参与调解的相关部门代表的见证下,10户居民当场签字确认。
次日,法官与调解团队的同志再次来到发生火灾的商铺,一起制定下一步的修复方案。有几名商户已在现场,互相搭手收拾着残垣断壁,开始了修复准备。法官一边拍照记录一边说:“多元解纷不是‘和稀泥’,而是用法律框架承载最大公约数,用民生温度去融化坚冰。我们一定要在群众矛盾的调处中凝聚起解纷的合力,用法理解心结,用真情暖民心。”
一起因火灾引发的群体纠纷,在多元解纷的力量下破冰,最终被成功化解,让一场带着“烟火气”的调解实践成为“枫桥经验”最生动的注脚。
一缕春风拂过,废墟上似乎燃起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