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人民法院深化“三三三”普法工作方式 让法治宣传教育走深更走“心” 发布时间:2024-11-11 08:39:43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2024年,红兴隆人民法院深入推进“三三三”普法工作方式,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织密普法宣传网络,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深入人心,让良好的法治环境成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三化”推进全面普法
一是建立“1+N”包联机制,推进普法“网格化”。成立普法宣传队,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普法37次,发放《服务“三农”法律知识200问》《婚姻家事法律知识100问》等各类普法宣传资料2000余份。二是“请进来”体验法治之旅,推进普法“多样化”。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参观体验、庭审观摩、互动交流等形式,邀请辖区公安民警、企事业单位代表、师生代表等亲身感受法院的办案流程、便民措施和法院文化。2024年至今,组织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21次,受邀人数达1696人次。三是“走出去”传播法治声音,推进普法“常态化”。以问题为导向,从土地承包、民间借贷、劳动争议、损害赔偿、合同纠纷等方面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普法对象和普法需要,常态化开展“巡回服务 法润‘三农’”司法服务大集、“边境普法驿站”、送法到田间地头、送法到果园、送法到渔村、法官说法日等活动,创新“法言法语”表达方式,把法官“想讲的”与群众“想听的”相结合。
“三加”落实精准普法
一是“旁听庭审+普法”。常态化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把庭审现场作为法治教育课堂,推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扎实开展,发挥优秀庭审示范作用,以案释法、以案促学,全面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法律素养。2024年以来,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14次,117人次参加活动。二是“访企问需+普法”。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面对面”为企业送上法律服务,对企业在合同订立、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法律风险提示,2024年至今,走访企业50次,现场解答法律问题35个。三是“法治副校长+普法”。创建“红心护苗”未成年人保护司法品牌,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法治副校长针对不同学校的需求,围绕防范校园欺凌、防性侵犯罪及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等方面精心设计“订单式”课程,确保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4年,1583名学生参观法治教育基地,法治副校长累计授课32次,受教育师生达3000余人次。
“三暖”强化专项普法
一是开展“暖春”专项行动。聚焦司法服务春耕备耕,在春耕农忙季,组织干警走访辖区农资店、农产品经销公司,向农资店、农产品经销公司负责人强调要保证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的质量;走进田间地头,结合辖区春耕备耕期间常见的矛盾纠纷类型和辖区农户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法律需求,精心设计普法宣传内容,向农户普及《民法典》《种子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涉农法律知识,并耐心地解答农户们提出的法律问题。二是开展“暖秋”专项行动。聚焦司法服务秋收保丰,针对秋收时节矛盾易发、多发情况,结合涉农典型案例,普及秋收卖粮、用工等法律知识,将秋收的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的房前屋后变成法治宣传的“大课堂”,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田地里的法治服务,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三是开展“暖冬”专项行动。冬季供暖事关民生。在冬季供暖开始时,组织干警实地走访辖区供热企业、居民家中实地查看室内温度,结合近年来供热纠纷的审判实践,对供热合同签订、供热温度、办理停热和恢复用热、缴纳基础热费等相关内容进行普法宣讲,将供热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发,以司法之力为民生持续“加温”,保障群众暖心过冬。
下一步,红兴隆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三三三”普法工作方式,打好法治宣传教育“组合拳”,不断创新法治宣传形式,着力提升普法宣传精度、力度,全力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力争在辖区逐步形成立体化普法“新矩阵”。
责任编辑:邢曦白 文章出处:红兴隆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