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忱思·线上读书会
读书
是一种生活习惯
是一种人生态度
是一种精神追求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近年来,红兴隆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坚持以书育人、以文化人,围绕建设“学习型法院”、培养“学习型干警”的目标,持续推进“书香法院”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干警坚定法治信仰、忠诚司法事业。即日起,红兴隆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辟“青忱思·线上读书会”专栏,持续推送干警荐书、干警共读、干警感悟等内容,邀您一起勤读、善思、笃行。
第十三期 《西窗法雨》
青年干警 李婷婷
推荐书目:《西窗法语》
心得体会: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刘星的《西窗法雨》。该书由一个个短小精炼的故事组成,寥寥千字,文风幽默,中间还穿插有许多著名的西方法律案例,让人们在读书的同时触碰到法律历史上的每个里程碑。
《西窗法雨》作为一本法学启蒙读物,用文学柔美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法律故事,开的是“西窗”,下的是“法雨”,“窗”小,“雨”也不大,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西窗法雨》这本书中提到了许多关于法律与道德、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思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制定和执行必然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共秩序。然而,道德良心是每个人内心的价值判断,有时可能与法律规定存在冲突。这就需要我们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求道德与法律的平衡。权利是公民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法律则是保障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当法律切实有效地保护了公民的权利,人们才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然而,权利的行使不是绝对的,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不损害他人的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前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往今来的学者们将一个个枯燥的法律条文书写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我们解释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权利。今天,他们仍然在努力,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播撒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在田间地头奔走,在乡村社区普法。作为司法工作者,我们应当在捍卫法律权威的同时,积极思考法律应当如何完善,让法律更加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这是时代赋予司法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也是我在阅读《西窗法雨》时获得的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