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执行信息公开

 

“三争”晋先丨《人民法院报》以《柔情解纷》为标题报道红兴隆人民法院“烦心事门诊”

发布时间:2024-08-16 08:12:52


“烦心事门诊”--群众身边的心理疏导室
    为进一步探索源头化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良方”,近年来,红兴隆人民法院将案结事了与心理疏导、情感修复相融合,建立温情式、柔性化的心理疏导室“烦心事门诊”,探索出一套矛盾纠纷化解的“柔情解法”,帮助当事人解开“心结”,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助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高效化解。
“烦心事门诊”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

    一是双重机制化解“法结”“心结”。在诉前调解多元解纷基础上,本着“先解决情绪,再解决纠纷”的理念,实行法律、心理双重干预机制,以弥合、修复心理裂痕为出发点,在认知、情感、行为模式上对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疏导情绪,引导当事人冷静、理智地参与调解、参加诉讼,传递司法温度,推进案结事了。
    二是柔性司法打造“心灵港湾” 。设立在诉讼服务中心的心理疏导室“烦心事门诊”,在严肃的法院环境中打造一片让当事人放松的心灵宣泄空间。“烦心事门诊”由1名熟悉审判业务,社会阅历丰富,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退休干警担任心理咨询团队队长,2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轮值坐诊,实行“启动—评估—干预—回访”四个流程节点式工作法,对心理干预全程记录、全面留痕,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和复盘,不断优化调整疏导方案。

未成年人参观“烦心事门诊”


    三是帮助干预开出“心灵处方”。根据不同案件需要、当事人的身体、心理状况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匹配具有婚恋感情指导、亲子关系改善、医学健康知识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心理咨询师,运用沙盘等心灵疗愈技术,灵活选择开展心理干预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对于家庭整体遭受创伤的,上门开展团体诊疗;对于渴求单独辅导的,邀请群众来“烦心事门诊”开展心理干预,并针对个案适时地吸纳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密切联系人参与情感规劝等工作。
    “烦心事门诊”累计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33人次,解答心理问题47个,助力化解矛盾纠纷21件。向辖区16所中小学校宣传“烦心事门诊”功能,结合“公众开放日”活动接待未成年人参观100余人次,通过“软”疏导、“柔”调解,实现柔性司法和刚性法律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多元解纷的“柔情解法”。

责任编辑:邢曦白    

文章出处:红兴隆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