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执行信息公开

 

青年荐书 云端共读 | 欢迎收听“青忱思·线上读书会”第七期——《古乐之美》

发布时间:2024-05-17 09:16:00


青忱思·线上读书会
读书
是一种生活习惯
是一种人生态度
是一种精神追求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近年来,红兴隆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坚持以书育人、以文化人,围绕建设“学习型法院”、培养“学习型干警”的目标,持续推进“书香法院”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干警坚定法治信仰、忠诚司法事业。
    即日起,红兴隆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辟“青忱思·线上读书会”专栏,持续推送干警荐书、干警共读、干警感悟等内容,邀您一起勤读、善思、笃行。

第七期 《古乐之美》

卫星人民法庭  田程程

 点击下方链接收听音频

https://mp.weixin.qq.com/s/lhBSNlhXpC9Q8Lpk56UDfg

推荐书目:《古乐之美》

心得体会:
    《古乐之美》之所以被称为一部具有考古价值的史学类撷英之作,得益于作者对相关文献资料具有广度、深度的辨析考证和清晰的宏观构思与行文逻辑。作者以真实的考古材料和丰富的历史文献,钩沉探幽,清晰而温润地解读积淀在古代乐器中的天地人伦、五行节气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脉络与哲学思考。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我选择拎着一只不大的水桶,在历史的泉井里打捞,一次一次,攀着井沿,小心提起,猴子捞月一般,愿意朝夕如此。”书中所参考引用的古代典籍有20部之多,其中的史料多以历代的官书正史为主,如《吕氏春秋》《史记》《通典》《旧唐书》《新唐书》等,涉及乐制、乐律、乐歌、乐器、乐舞等音乐古籍,主要以《乐府杂录》《乐书》《乐律全书》等为主。作者对这些书版本的选择也慎重考量,多是中华书局“点校”过的版本,以确保史料的准确性。
除了大量引用“有文之史”外,对“有形之史”的重视同样散见于书中的各个部分。为了尽可能地拂去数千年来笼罩在古代乐器上的迷雾,了解乐器的本真状态,书中甄取别具匠心的60张手工绘制文物图像和珍藏于博物馆、美术馆的汉墓画像石《百戏图》、清代拓片《商磬石》以及各代名家临摹的《韩熙载夜宴图》《洛神赋图》《北齐校书图卷》等为实证。无论是手绘图的精雕细琢、拓片图的古香古色,还是临摹图的神色气韵,这些“有形之史”与“有文之史”相互印证,为古乐器的渐次彰显奠定鸟瞰的宏观把握基础。
    对中国古乐发展史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就已出版的著述来看,大体是按朝代兴亡为标界的通史或断代史体例,以时间为主线将中国古代音乐史分为远古、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进行阐述。本书打通朝代的划分壁垒,在宏博的史料积累中另辟蹊径,巧取八音分类法设计成书框架,拾古籍文献之遗,补中国古代器乐发展史之缺。
    八音分类法源自周代,其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大类。对应此法,本书的八卷内容分别为《金音汤汤》《灵石仪磬》《旷土远音》《革鼓雷灵》《丝弦清波》《万木云深》《匏声凤音》《竹雅清风》。每一卷均循着时间的脉络逐层推衍,在历时和共时交织的视野中,精微深入地厘清各类乐器的发声之源和演化之缘。

责任编辑:张雪冬    

文章出处:红兴隆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