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荐书 云端共读 | 欢迎收听“青忱思·线上读书会”第六期——《我们仨》 发布时间:2024-05-11 08:26:27
读书
是一种生活习惯
是一种人生态度
是一种精神追求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近年来,红兴隆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坚持以书育人、以文化人,围绕建设“学习型法院”、培养“学习型干警”的目标,持续推进“书香法院”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干警坚定法治信仰、忠诚司法事业。
即日起,红兴隆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辟“青忱思·线上读书会”专栏,持续推送干警荐书、干警共读、干警感悟等内容,邀您一起勤读、善思、笃行。
第六期 《我们仨》
司法警察大队 左晓丹
推荐书目:《我们仨》
心得体会:
杨绛曾说:“我走过一道道驿站,一路上都是离情。”这一段简短的文字初读时便觉伤感,如今在经历了一次次别离后,更觉心酸。
《我们仨》,只有165页,却真真实实地展现了杨绛先生一家三口相知相伴的生活画面,平实的文字、质朴的语言,却蕴含对往日美好生活深深的向往。再次拿起这本书,在旅途中一边看风景,一边享受书中的情节,一切都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温暖。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简短的文字,仅仅讲述一个关于梦的故事,但依旧能够感受到两位老人的真情。梦里,她寻找忽然不见了的他,是那样的急切,如现实一般。而他安慰她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她说,“好像只要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平淡朴素的文字中透露着无言的感动。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一个梦境如真的“万里长梦”。踏上古驿道,梦就开始了。“钟书被一辆大黑汽车接走了”,从这里,老人开始了漫长又焦急的等待。幸好,她还有女儿阿圆。杨绛老人的梦在继续,慢慢地变得沉重,后来,阿圆也病重了,她很累,却又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父女俩一点点地在她眼前消散。阿圆“回自己家里去了”,载着钟书先生的小船越来越远,这个“万里长梦”结束了,只剩下杨绛先生一个人了。
第三部: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她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在这部分里,有夫妻俩年轻时在巴黎和伦敦留学时的合影;有夫妻俩争着看女儿自英国寄来的家信;有三人各自认真工作的画面;最让人能够感受到什么是相濡以沫的是最后两张照片,两位老人互相理发,“我能用电推子,他会用剪刀”。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杨绛先生的文字中没有渲染太多的悲哀之情,她就那样写着,记录着她的心境,却让读者读的揪心,看得落泪。
静静地读完了一个平凡的家的故事;现在,我要活在当下,去品味自己的人生。
责任编辑:张雪冬 文章出处:红兴隆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