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担着“金山银山”;一头牵着国家的“粮袋子”、百姓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田间地头和“钱袋子”。2023年,北大荒农作物颗粒归仓,有望实现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目标,走在北大荒广袤的大地上,一片片肥沃的黑土地正焕发出无限生机。
2023年,红兴隆人民法院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聚焦“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辖区“三农”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春日融融,万象“耕”新沃野织锦
红兴隆人民法院聚焦司法服务“三农”,坚持能动司法,集中开展“惠农暖春保粮仓”系列行动,开设“涉三农案件绿色通道”15个,实行“345”工作法,干警下沉田间地头,有效缩短当事人诉讼时间,为春耕抢农时提供司法保障。
“住房和大棚是我承包土地时建的,我不可能拆,你应该原价接手!”农户李某激动地说。
“你的住房和大棚这么破旧,要价那么高,我不会买的,你拆了!”农户田某愤愤不平。
2023年1月,田某与某农场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在春季备耕时,田某发现此前承包该块土地的李某并未拆除土地上所建住房及大棚,双方就此产生分歧争执不下,田某将李某诉至红兴隆人民法院兴凯湖人民法庭。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考虑到目前正处在春季备耕的重要时间节点,如未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将会给农户带来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为保障农户权益,法庭迅速启动“涉三农案件绿色通道”,承办法官携手法庭干警带着国徽下沉田间地头,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情况下就地调解。
“你们两家相识多年,当下又处于农忙时节,何必为了身外之物对簿公堂而影响农业生产”“虽然住房和大棚仍可以利用,但毕竟使用多年,完全按照原价售卖并不完全合理”。承办法官对两位农户耐心地开解道。
经过近2个小时的努力,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意愿,田某同意以17000元的价格接手该住房及大棚,并当场一次性付清。至此,案件圆满解决。
农事无小事,服务无尽头。实地踏查、上门解纷,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解纷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春耕生产的不利影响,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来源,更是践行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有力实践。
夏雨绵绵,千里沃野“滤”意葱葱
红兴隆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自身在源头化解纠纷、参与社会治理、维护辖区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扎实构建“1+2+3+N”梯次化解、分层过滤诉源治理体系,一批批矛盾纠纷被解决在诉前、化解在诉外。
“出现车祸又不是我自己的责任,我也不是主责,凭什么让我掏钱为他修车?”“请您不要激动,出现交通事故后难以避免产生纠纷,我和法庭工作人员马上去一趟,咱们当面聊聊”。义务调解员唐笑天在电话里抚慰当事人李某情绪时说道。
2023年6月,农户李某驾驶运输农业机械配件货车与张某驾驶的普通客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认定李某、张某在此次事故中负同等责任。张某在事故发生后就事故认定的责任划分比例向李某主张权利,要求其承担自身客车修理费用的一半,但李某拒不给付,双方就此产生纠纷,无奈之下张某向庆丰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寻求帮助。
在认真了解事故发生经过后,法官立即联合义务调解员及管理区负责人开展工作,因李某不便前往诉讼服务站,法官、义务调解员决定登门拜访。
“虽然你在此次事故中不是主要责任,但就交警部门在此次事故中认定的责任划分比例而言,你确实要给付部分修理费用,如果对该认定有异议可以申请复议”“当前正处于夏收、夏种作业阶段,千万不能因为数额不多的修理费用而忽略了农忙生产”。
综合考虑李某意见和张某的诉讼请求,法官和义务调解员将法理、事理、情理相结合,最终促使李某放下心中芥蒂,当场给付张某2500元修理费用,双方握手言和。
司法是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不能成为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唯一途径。只有坚持能动司法,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诉讼内与诉讼外双重机制并举并重,才能变社会管理为社会治理,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秋风送“法”,厉兵秣马颗粒归仓
初秋细雨染大地、万亩稻谷喝足水,运粮车穿梭于乡间小路、收割机隆隆作业在广袤田野。北大荒“丰”景美如画,红兴隆人民法院干警的身影也融入其中。
“大家先排干稻田里的水,必要时挖沟将低洼地的水,早排干晒田”“收割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分散开,尽量远离大型机械”,宏图人民法庭“秋收助农志愿服务队”领队对着干警们嘱咐道。
“感谢法庭的几位小同志帮我收割稻子,如果就靠我自己,机器进不去的边边角角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完。”56岁的农户付大爷感激地说道。
在秋收关键时期,红兴隆人民法院宏图人民法庭了解到辖区内部分农户家中欠缺劳动力,虽有收割机收割,但部分区域收割机无法贴合地状作业,仍有地块需人工作业。为切实解决农户“急难愁盼”问题,红兴隆人民法院宏图人民法庭组建“秋收助农志愿服务队”,帮助农忙时节的辖区农户收割稻谷。
“大娘您好,我们是红兴隆人民法院宏图人民法庭干警,来为大家讲解关于涉农方面的法律规定”“请问您家里今年的收成怎么样?是否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
随着志愿服务接近尾声,法庭干警以“送法进万家”为主线,结合实际案例,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秋收”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聊家常”的方式进行现场普法,引导农户通过正确途径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让司法服务保障工作更加贴近民生社情,全力做好秋收保丰工作,助力“三农”发展是红兴隆人民法院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冬藏万物,“破”冬前行步履不停
红兴隆人民法院聚焦“冬季供暖”这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保障供暖需求的同时,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农业发展环境。
“法官,这个调解方案可行,你说得有道理,我同意交出供热钥匙,我就信你这人了!”供热企业负责人将供热场所钥匙交到法官手中激动地说道。
在一起某农场有限公司与某供热企业的纠纷中,南横林子人民法庭在“访企问需”工作中及时发现矛盾,本着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原则,坚持司法前置、未诉先办、提前介入,善用情理法疏导劝解,诉前化解了一起事关民生、案涉金额高达5000万元的纠纷,让辖区百姓温暖过冬,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红兴隆人民法院坚持将护航企业规范经营落到实处,实行法官包联民营企业的“一对一”模式,以“深、细、准、效”为标准,深入企业内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对面为企业送上法律服务,力争将矛盾化解于诉前。
面对即将到来的供热季,红兴隆人民法院围绕供热企业合同意识、供热纠纷中证据留存、供热政策宣传等方面积极向辖区供热企业发出司法建议,时刻关心辖区群众“冷暖”,保障辖区群众温暖过冬。
红兴隆人民法院将不断强化司法服务“三农”意识,不畏严寒酷暑,不惧山高路远,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期盼,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助力“金扁担”挑起“粮袋子” 让农户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