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为社会综合治理“把脉开方”的作用,切实做到“抓前端、治未病”。近日,红兴隆人民法院卫星人民法庭开展司法建议回访活动,密切跟踪每一份司法建议是否落地见效。
案例一
某米业公司负责人:“通过一起诉讼案件,我们既长了教训,又收获了经营智慧。收到法院的司法建议后,我公司立即召开了会议,就经营中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等相关事务做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合同约定不明、欠款凭证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经营风险大大降低,公司走上规范化、法治化管理的道路。”
今年4月,某米业公司与某供热公司因买卖秸秆发生纠纷,某米业公司提起诉讼,请求某供热公司立即付清货款85万元。法官在审查证据时发现,双方之间签订的合同存在明显漏洞,所提交的部分货物凭单对数量、经手人、交货时间等存在约定不明的问题,双方也因此发生了争议。法庭遂结合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某米业公司发出了司法建议。某米业公司积极回函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将司法建议落实到具体经营活动中,确保此类问题不再发生。截止目前,该公司未发生新的合同纠纷,对已签订尚未履行完毕的经营合同着手进行了修订与完善,涉及合同总标的额达1052.36万元。
案例二
在法庭电话回访的过程中,某金融企业负责人表示:“法院向金融企业发出的司法建议非常及时,指出了我们在贷款业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司法建议中提出的‘快e贷’业务存在的申请人信用审查问题,我们及时调整了资信审查大数据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加大了对申请人的审查力度,在用户申请贷款的资格审查上确保做到数据精准化、精细化,严把贷款申请关口,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风险。”
近年来,“快e贷”在金融企业贷款中被广泛应用,但金融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风险也随之而来,易引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卫星人民法庭深入分析研判了案件成讼的原因及金融企业在贷款管理中的短板和漏洞,结合案件的审理与执行,向辖区各金融企业分别提出了个案建议和类案建议共15份。截止目前,辖区新增线上快贷借款纠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1%。
案例三
某电力公司法务工作人员:“电力公司对法院司法建议非常重视,为了落实好司法建议,我们召开了管理层会议。经研究讨论后一致同意,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相关规定,并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供电工作合法合规,避免发生矛盾纠纷。”
2021年6月,某农场有限公司某作业站10余户居民农机库房发生火灾,消防部门对火灾原因作出了认定。2022年1月,遭受财产损失的11户居民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某电力公司与其他三被告共同承担赔偿责任。经审理,法院依法判决电力公司按责任比例赔偿农户经济损失。判决生效后,电力公司按照法律文书履行了其应承担的份额。针对某电力公司在管理与审查用户用电中存在的问题,卫星人民法庭向其发出了关于受送电装置审核及管理两方面的司法建议,电力公司接收司法建议后予以回函。截止目前,法庭辖区内无新增涉电力类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案例四
某学校法治教育工作负责人:“在法院司法建议的指导下,学校完善了4项青少年法治教育制度,增加了法治教育课时与内容,对校内规章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同时建立了惩处机制,强化了教师与分管负责人的岗位责任,从根本上避免校内斗殴、欺凌等现象的发生。”
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卫星人民法庭辖区内先后发生多起未成年人健康权纠纷,涉及人数较多,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较大。案件调处过程中,法官发现涉事学生缺乏法治意识,对侵犯他人健康权的行为及后果缺乏理性判断和预见,事后学生家长们又未能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导致矛盾升级,最终引发了多起诉讼。针对案件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法庭就青少年法治教育连续向辖区内中小学发出了11份司法建议。学校积极回函,表示将深刻分析和总结案件带来的深刻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经统计,法庭辖区内目前共有在校学生2450名,在司法建议发出后的一年内,未发生过学生打架、斗殴、霸凌等现象。
今年以来,卫星人民法庭累计向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发出司法建议38份,回复率100%,采纳率83%,其中13条司法建议转化为生产经营与管理制度,15条司法建议被落实为整改措施应用到具体工作中。
下一步,红兴隆人民法院将继续加强和规范司法建议工作,在审判执行常态化工作中,发现和研判辖区企事业单位制度缺失、管理疏漏、隐患风险等短板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建议,并及时跟踪回访,切实提升司法建议的实效,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为助力社会综合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