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论述,从价值层面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系到《劝学》一篇,深感古人思想真理是不断被验证、提炼和传承的,我们惟有入耳入心,去践行。
《劝学》中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一,制度是不可逾越的,任何时候,作风建设不敢懈怠,惟有慎独慎微,信守内在清明,树立起“勤、慎、公、廉”的价值观,才不会千仞之基毁于一担。其二,只有勤于自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能坚守自律,时时调整航向,不致招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祸端,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其三,人受谏则圣。广开言路,听取意见聚焦“四风”问题,才能找准病灶,有的放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只有信赖群众,依靠群众,善于倾听我党赖以生存的人民的心声,汲取意见,从善如流,集思广益,一切工作围绕群众开展,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能真正将事业做到节点,也能防范耳荒眼盲的歧路无为。灾荒时,焦裕录自省:党把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没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裴林枝30平米的平房住了28年,300元的手机一用就是六七年。他们真正是一切为了群众,处处示范群众,懂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劝学》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其一,无论多天赋异秉,为官做人都不可能投机取巧,真抓实干是圭臬,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真正为百姓,为党的事业出一分力,深入群众、沉下身子干一番事,才称得上为官一方。其二,做一时在其位、谋其政的好党员、好干部是易的,我们的初衷也一,难的是一辈子修其心、正其行、立其德。老一辈革命家焦裕录和我们身边的好党员裴林枝都做到了。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担任主任的两年半时间里,裴林枝把群众的生活问题挂在心上,在他的帮助和协调下,管理区共有400多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他们的一生,始终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为百姓用的是实心,干工作做的是实事,只用一个“实”字,行一生,就达到了一种高度。“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榜样,我们缺少的是向榜样靠拢的恒心。惟有积善成德,持之以恒去做正确的事,才能成就大事业,提炼生命的价值。
焦裕录和裴林枝这样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不花哨,不浮夸,就一步一个脚印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他们的生命,不因其形式上的长短而消长,突破了固有的度量,因而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因而受到景仰,成为了一种精神符号。这精神,与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共通,与创我党伟业的指导思想共通。向榜样致敬,向精神致敬。无他,不求赢得交口称赞,但求永葆初衷无愧,谋事立业有益,便是我践行“三严三实”指针的全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