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辖区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红兴隆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农垦中院《关于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全领域”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积极延伸司法功能,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送司法建议。
近日,红兴隆人民法院卫星人民法庭向辖区内多家金融企业集中发送15份司法建议,通过主动对接融入行业管理,取得了“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积极成效。
近年来,“快e贷”在金融企业贷款中被广泛应用,用户通过线上申请、线上签订借款合同的方式贷款,已成为贷款业务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比起现场贷款更加方便快捷,但金融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风险也紧随其后,导致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大量涌入法院。
通过梳理年初以来受理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红兴隆人民法院卫星人民法庭深入分析研判了案件成讼的原因及金融机构在贷款管理中的短板和漏洞,结合案件的审理与执行,对金融机构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如对不良贷款的常态化关注、及时清理逾期贷款、债务人借款后下落不明等,提出了个案建议;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对贷款申请人的身份与信用审查、约定借款合同中送达地址确认条款及担保条款等,提出了类案建议。
送达司法建议时,干警们与金融企业就如何预防和规避借款风险展开了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就司法建议中提出的具体措施交换了意见。金融机构对法院司法建议均高度重视,一致表示司法建议所指出的问题精准、依据充分,提出的建议合理中肯、切实可行,对15份司法建议全部采纳,并一一作出了书面回复和反馈。
司法建议书及时的提出,将良性措施用在了司法服务上,有效促进了红兴隆人民法院全面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的大文章,真正护航金融企业及辖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后语:
近年来,红兴隆人民法院将司法建议工作作为深入推进人民法院重点工作、提升司法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的同时,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职能,与“诉源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充分结合,不仅通过个案审理“抓末端、治已病”,还延伸审判职能“抓前端、治未病”,努力探索治本之策、利民之举、法治之维,以能动司法展现人民法院的担当作为。
红兴隆人民法院将在审判与执行工作中,继续对辖区企事业单位涉诉案件和日常工作存在问题及疏漏,提出有效建议和解决措施,用司法服务手段参与社会管理,让司法建议工作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切入点,做好社会治理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