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青春年少,正一腔热血,或许你已满头白发,仍痴心不改。无论人生几何,在这片天地中,在年终岁尾的转轮里,每一个法院人,都无一例外地在燃烧着激情,因为从来到这里的那一天起,我们心里就住下了一个负责任的灵魂。
“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是路遥的话。每个人多少都有惰性,一旦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削弱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热爱劳动与事业的人最朴实,从事法院这份工作久了,让我们内心纯净,毫无杂念;热爱劳动与事业的人最善良,因为我们懂得成果来之不易,也会感恩每一份收获,善待每一个用心工作的人。
总结每一段工作的时候,李庭长都会反复强调,良好的态度对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至关重要。干警们认真听,刻在脑海里,然后铭记于心。每个年末,卫星法庭都会用心找到一个主题,来聚焦各个岗位的干警,读过的书,说过的话,办理的案件,经历的故事,还有一起唱起的歌,一同流下的泪水。
时间回到10月。这一年,法庭参与了很多项建设活动,诸如“庆党建”“访万家”“五型”团队建设等,似春风化雨,每一项都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其中反响最强烈的,是“十月放歌”,李庭长在总结这次策划与排练时感慨万千。当时不参加排练的同志也都自觉到位了,为诵读的干警做好服务,有的举灯光,调整柔和的光影,有的去盯镜头,力求把瑕疵降到最少。离交作业还有一天时间,袁博正在连队查封,只得从地里赶回来,老张打量他之后转身回庭,为袁博取来一双干净的鞋换上。每个人都在庭长喊出“预备齐”的瞬间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每天清晨,负责立案工作的孙宝磊都会提前换好工作服到达岗位,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自己的工作台,防止因缺少立案材料而影响窗口的效率。对于当事人的困惑和焦虑,孙宝磊总是有办法解决,每天在窗口不断创造着精彩。从法院“小白”到业务“大师”,孙宝磊实现了质的飞跃。有的人选择离开,有的人毅然留下,用赤诚和青春在这里扎根。
成长之路坎坷艰辛,风雨相伴。法院如是,我辈亦然。
希望走出法院立案庭的人,他们的目光与渴求能在我们的努力中,被放大成无限往事。也衷心祝愿,从这里走过的每一个人,最终能在迷失之后,重新燃放起灯火。
“你看到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今年法院公众号陆续推出了强制执行现场的震撼片段,在清河,在南横林子,在卫星和庆丰,在田间地头,在万家灯火中……法院人摔打着一颗坚强而又寂寞的心,在夜晚的星空里看到了信仰。全院上下接力点赞,那些真实所带来的力量,传递到每个人心里。
回望一年走过的路,人与故事、诗与远方、豪迈伴着思索、欢笑伴着泪水交织一堂。大家在庭务会上互诉衷肠,一点星火,几多关爱,原来我们法院人所需要的感动,来自于那些偷偷溜走的时光。那些看似寻常的片段,忽隐忽现的点点微光,在某一天突然串连起来呈现在全体干警面前时,是那么温暖,那么动人心弦。
我们的身影时常在审判大厅里,耳边传来最多的是三种声音:敲击法槌后深沉的回响,书记员用手指在键盘上跳跃出的旋律,还有法官手里不时拿起的笔,迅速而轻捷地划过纸面,擦擦流动的声音在不断融化。
回想那个夜晚,接近八点,次日便是“两节”。法槌响起,人群散去,法庭大门终于落闸,三名法官与书记员一起走出法庭。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太过寻常。青灯苦茗,无数法院人在同一片星空下伏案疾书,梦想与情怀熠熠生辉。即将走过2020,在这个时刻,当我们看到过往的画面徐徐展开时,应该会在漫漫人生中触及久违的对我们自己的感动,愿我们的风华与叹息得到时代的铭记。
余光中说:“掉头一去时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寒冷的冬夜里,我们告诉自己,力尽心安。
然而,一场暴风雪到来的时候,我们收到了一名法官离别的噩耗,心中溘然,哀痛不尽!两行热泪不知什么时候流到了嘴角边,像窗外无声的雪。愿所有付出与牺牲都获认同,愿每个心愿和期待都有回声。未完的事业会继续延续,这是我们对中断的梦想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纪念。希望我们每一个法院人在转身时,在与你对话时,你能在陌生中给予我们熟悉,在冷漠中给予我们光芒。
年底了,人间烟火下,我们的内心还会掀起波澜,请原谅我们的脆弱,因为这来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间烟火下,我们还是能敏锐地察觉社会生活的脉动,努力去抚平期盼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最后又总是能在失望与失落中淡然一笑,回到初心的那一刻。
2020年的春天,我们过得艰难,同舟相伴,家国于胸,支撑到今时今日,万水千山未忘来时之路。2020年,我院受理案件七千余件,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折射出个体为时代进步所做出的努力。碰撞与交锋中,是非与善恶之间,我们苦苦寻找的主线在逐渐清晰。
借此对全院干警们送出祝福,我们值得分享此刻的荣光。让我们一起回望那些悲欢的故事,还有感动的瞬间,一同记录下这段独有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