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侯某来到红兴隆人民法院卫星人民法庭,将一面书写着“热心服务耐心调解 一心为民尽职尽责”的锦旗送到红兴隆人民法院卫星人民法庭干警手中,对干警尽心尽责、司法为民,妥善化解原被告多年积怨表示感谢。
原告高某诉被告侯某离婚一案,是异地法院移送离婚案件,承办人在初步审查案情后,了解到共同生活期间原被告经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和冷战,互不信任导致双方矛盾一再激化,积怨颇深且沟通困难,双方亲属多次开导和劝解仍不能化解双方矛盾,两人于2016年开始分居,接到案卷后,法庭及时与双方取得联系,高某表示因路途遥远拒绝来院参加诉讼,侯某则扬言,如高某来到本地就不让其“活着回去”。如何妥善处理这起离婚案件,避免社会不稳定因素继续积累?法庭根据案件特殊情况指派沟通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警疏导双方当事人。通过数十次电话和微信等方式,承办人与双方展开了复杂而又细致的沟通,并积极争取到侯某父母的支持与理解。一年多时间里,承办人详细了解案情,耐心倾听原、被告陈述婚姻生活过程中各自的无奈和委屈,并找到了双方分歧的主要问题和纠纷焦点。承办人最后决定从情理角度入手,劝导双方都作出让步,尽量达成解除夫妻关系的一致共识。在复杂的调解过程中,分别听取了当事人包括双方父母的意见,不停地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做疏导和劝解,讲道理、讲亲情、讲法律,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不断缩小差距,尽最大努力平衡双方之间的利益。
一年零八个月,几经周折,苦口婆心,高某和侯某终于不再僵持,对法官的解决方案表示了认同。因路途遥远,法庭提前十五日通知双方到庭解决纠纷。按照约定时间,高某和侯某均从异地准时来到卫星法庭,虽然通话无数次,但都是第一次见到承办人。来到庄严的审判庭,高某和侯某首先向承办法官深深地鞠了一躬。
在庭长任英武的主持下,双方按预先协商好的方案,顺利达成了离婚的一致意见,对孩子的抚养问题根据双方意愿达成抚养协议,妥善分割了双方共同财产,高某当庭向侯某交付了楼房折价款8万元。调解书还对双方离婚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逐项作出明确约定,确保这份法律文书能四脚落地,不留“后遗症”。多年夫妻积怨,一朝圆满化解,也让双方父母和亲属摆脱了烦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