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文明传承,孝道是其一,也是最根本的。所谓孝道,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也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下面发生的这桩事就是和孝道有关。
一天上午,立案庭来了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路颤颤巍巍的,由身边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搀扶着,嘴里还念叨着“我要告他,我是他老父亲,他这是不孝”。立案的法官接待了这位老人,经过耐心询问理清了诉求。
老人今年八十多岁,陪他一起来的是他的大女儿,手里的诉状写着起诉自己的二女儿,要求支付赡养费和手术医疗费上万元,理由是老人有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小儿子,相比较,三个子女,二女儿家境优越,有店铺做生意,还有两套房,收入颇丰。二女儿的丈夫前几年去世后,就一直单身和别的男人搭伙过日子。老人觉得二女儿给外人大把的花钱,对于儿女之间约定的出钱出力,分工赡养老父亲不管不顾,让老人特别的气愤,这样的女儿就是不孝顺。
“我父亲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次要去医院想做心脏搭桥手术,需要钱,我觉得做儿女的肯定是要掏钱治病的,但是这事儿和老二没谈妥,所以就来法院了。”大女儿说道。
从老人的话里听得出来,老人就是气愤,归结于二女儿乱花钱,不听话,而其真正的本意不是起诉要二女儿手术费。了解了情况后,立案法官决定做一下诉前的调解工作,以调解和好为原则,从维护父女亲情不破裂的角度出发,解答老人家的诉求。
“老人家,先回家去,您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年龄大了,身体不好,腿脚又不方便,有病就治疗,但您说想做心脏搭桥手术,据了解医院也不一定能冒风险给您这么大岁数的做手术,风险很大的。而且听得出来您还是很疼爱的二女儿,就是有些管不住了,所以才委屈抱怨,对不对?”法官温和的语气,安慰道。
老人家听后,气愤的情绪有所缓和,心理也明白本意不是状告自己的女儿,说话就不强硬了。
“我也是上年纪了,一把老骨头了,治不治无所谓,就是被她不听话的脾气,气的!”老人委屈的说道。
“哈哈,您真是一个老小孩儿,看您这脾气,您二女儿的倔,也更像您吧?”法官说道。
老人乐了,连连点头,也不说话了。
“老人家,家人永远是家人,发生多大矛盾,也是俗话说的’血浓于水’呢,尤其这种父女情,啥时候都不能割舍。”趁热打铁,看着老人态度转变了,若有所思,看来是听进去了。
“养育三个儿女成人,您这也算功德一件呀,现如今到了暮年就应该好好享受儿孙绕膝的乐趣,享享清福,儿女们成家了,都有自己的生活安排,只要常回家看看,赡养费也不缺,就没有必要操心,干涉儿女们的事儿了,那样活着多累,咱老了老了,图个啥,自己保重身体,最重要了,也是做儿女的心愿,其他的事儿就顺其自然吧,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法官接着说道。
老人听了法官说的话,转头看看旁边的大女儿,低声的说道“你带我回家吧,我听了,人家法官说的挺对的,别在这里给法官添麻烦了!”说着谢谢的话,大女儿搀扶着老人走出了法院。
亲情,是人世间最令人动容,也是最放不下的羁绊。父母的养育恩,做儿女的恐怕一辈子也报答不完,愿天下做父母的身体健康,做儿女的常回家陪陪他们。
诉调结合,调解为辅,遵循自登记立案制实施以来的有诉必理、多元化解决纠纷的原则,真正达到案结事了。